中国古代,干政绝对是个常见的、带贬义的大词。之所以是称其为大词,乃其效果大――不是正向的,而是负面的――什么干政啦、外戚干政啦、后宫干政啦――轻则朝野糜烂难收拾,重则废旧皇立傀儡,将那一山,变成几姓来坐。尽管或许本来也是个昏蛋,然那些个干政之人,倒做了他挡箭牌,后世之差评,主要就往太监、国舅、皇后们身上泼去了。
网络配图
深恶此道。便以后妃干政而论,说他吸取前代女祸之教训,“立纲陈纪,首严内教”,命令儒臣修女诫――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不为祸。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为所惑。卿等其纂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说白了就是,皇后不许干预政事,至于其它嫔妃,本来也就是倒倒洗脸水侍侍寝的,就更不要想着来掺和了。不但如今要遵守,子子孙孙都要遵守。
好,规矩立了,关键是要执行啊。否则,就是浪费笔墨纸砚,徒增笑耳。
网络配图
我们先来看看立此后宫规矩的朱元璋执法是否严格。
《明史 后妃传》里,记,第五段,举了六个例子,来说明马皇后在朱元璋震怒之时,进行劝谏,使得很多人因此免除了被杀之祸――比如,守和州的参军郭景祥,有人打报告说他儿子想杀他。这乃不孝啊。朱元璋于是想把他儿子抓起来明正典刑,以示我大明因孝治天下。马皇后就劝他,你不要只听一人的片面之词啊,人家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杀了,可就没了……后来,果然发现是诬告。
皇帝要杀大臣的儿子,应是朝政而非家事吧?但马皇后,就干预了。
网络配图
再到帝的周皇后。当都城失守,崇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周皇后说,大势已去,我们没得活啦之时,周皇后说,“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此话虽简单,看似埋怨,实际是,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啊――咱们细想一下,这不就是周皇后平日对朝廷大事也发表自己的观点嘛,只是崇祯刚愎自用,没有采纳而已。
由上两例,我们可知,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在他自己手里就开始破坏了。延至最后一帝,也没有啥改善。而清人修《明史》,对于马皇后及周皇后,乃采赞赏之态度,将他们或明或暗的干政,。然则,是清人很喜欢女人干政吗?自然不是,而是,双重标准在作祟――干政干得好,你老公是个听得进劝谏的皇帝,则你的干涉,就流传千古;反之,你就是祸乱宫廷的妖妇,什么黑锅,都要你来背了。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物质本能汇合被形容为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之谜有望被破解?
- 航天史奇迹:SpaceX猎鹰9号回收火箭确定可再用
- 中日合作发现113号元素,无奈定名“日本”
- 航天飞机成为历史?美国不玩印度玩
- 2000岁古树将被克隆:活久见,见自己?
- 技术落后:英国关闭最后一座由本国企业运营的核电站
- 好奇号火星玩自拍:纳米比沙丘尘埃布满火星车
- 科学家发现唤醒大脑机制:大脑中的觉醒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