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人,但他能得老爹的青睐不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而是在林清之变时,乱军打到隆宗门,他用火枪击毙两名乱党。他从小就喜欢玩枪,这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不过,客观地说,道光不算昏君,他操心朝政,深知大清传到他手上已是一副烂牌。一个朝代进入晚期,万事皆哀,政治、经济更是一盘乱局,老天也不给好脸,水旱蝗灾接踵而至。为共济时艰,他带头穿打补丁的衣服,也希望朝臣如此,虽然都是装样子,但他的焦虑是真的。
道光在任30年,有人说,朝野在此期间兴起“实学之风”,即讲究经世致用的学问,陶澍、、琦善等名臣都是这方面的表率。其实,这个风气是道光倡导的。国事如此艰难,他哪有心思像祖父那样浅斟低唱、吟诗作赋?所以他告诫翰林不要讲究辞章之学、流连文酒之会,要多研究经世之学,大力提倡河工、盐政、赈灾等实用的学问。
所以,一干地方官都去研究实学了,比如怎样灭蝗虫、怎样堵河口、怎样改革弊端丛生的盐政和漕运,当然还有越来越严峻的禁烟问题。其中出色的人物都得到了重用,林则徐能被派去广州禁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是实学派的领袖,政绩出色。
然而,此时清朝最大的问题在外部。如果不正视屡次前来挑衅的西方人,实学终究还是要落空。但道光和那些讲究实学的臣子,对已徘徊在门口的西方人和西方的世界毫无知觉。
晚明时等传教士来华,已让很多知道:人类生存在地球上,除了中国还有西方诸国。但到清朝,这些知识消失殆尽。人们即使知道葡萄牙、荷兰、英吉利这些国家,也想当然地认为它们只是大清脚下的几个小岛。
洋人的腿是直的、膝盖不能打弯、吃牛羊肉的干粉为生、没有中国的茶叶和大黄通便就会胀死,这些都被士大夫视为“真知”。更可怕的是,知道这些的还是像林则徐这样关心时事之人,其他人连这些都不知道,甚至连提倡实学的道光也不知道。
所以,林则徐禁烟时连海外贸易也禁了。在他的印象里,海外贸易无非是给皇室买自鸣钟之类的奢侈品,禁了还能省点银子。但英国舰队一到白河口,道光听琦善说人家的船很大,马上处罚林则徐,觉得是他惹了麻烦。
道光的不幸在于,他正好赶上一个大变局,但他缺乏应付这个变局的眼界、心胸和手段,又不肯像重视实学一样地抬头张望外面的世界。损师、丧地又赔钱后,竟学鸵鸟把头钻到沙堆里,假装什么都没发生。道光明白很多政事的猫腻,但他的措施无非是修补,对付一日算一日。
因此,说道光命苦不假,但他赖不着别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物质本能汇合被形容为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之谜有望被破解?
- 航天史奇迹:SpaceX猎鹰9号回收火箭确定可再用
- 中日合作发现113号元素,无奈定名“日本”
- 航天飞机成为历史?美国不玩印度玩
- 2000岁古树将被克隆:活久见,见自己?
- 技术落后:英国关闭最后一座由本国企业运营的核电站
- 好奇号火星玩自拍:纳米比沙丘尘埃布满火星车
- 科学家发现唤醒大脑机制:大脑中的觉醒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