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
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向北1300多公里,就是绵延不绝的阿塔卡玛沙漠,常年无雨的气候让这里素有世界“干极”之称。久负盛名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欧南台)就坐落在沙漠腹地。记者日前探访了欧南台三大观测台之一——帕拉纳尔天文台。
从安托法加斯塔机场驱车前往帕拉纳尔天文台约两小时车程,车窗外只有绵延的沙漠无人区,红色沙石成为横扫一切的主宰,令人仿佛置身火星世界。欧南台媒体主管瓦伦蒂娜介绍说,这里之所以能成为完美的观测场所,一是晴朗,二是干燥,三是荒凉。
资料显示,帕拉纳尔山年平均可观测日数在300天至330天左右;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低,减少了对宇宙红外线的吸收,而在这些微弱的红外信号中可能蕴含着恒星演化的奥秘。瓦伦蒂娜说:“这里的夜晚除了星星和银河什么都看不见。”
天文台修建在帕拉纳尔山顶,其主要设备有4台8.2米口径的甚大望远镜、4台辅助望远镜组成的甚大望远镜干涉仪、一台2.5米口径的可见光巡天望远镜以及一台4米口径的近红外巡天望远镜。
天文台机电工程师带领我们穿越一个由各种高压线和数据电缆组成的隧道,进入其中一个名为“太阳”的甚大望远镜观测室。
据天文台设备运行总指挥克里斯托弗·杜马斯博士介绍,口径达8.2米的甚大望远镜主镜面下部采用了200多个独立电子支撑系统,通过一种影像分析系统对电子支撑系统进行动态调节,从而使镜面时刻保持观测所需的理想曲面,不会因镜面不平整而产生乱反射的情况。这种技术的采用使得镜面设计者可以通过较小的厚度获得更大的口径,从而捕捉更遥远的星光。
为了看得更远更清晰,帕拉纳尔天文台还使用了一种名为“激光人造星”的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两台巡天望远镜上。杜马斯介绍说,大气扰动会极大降低图像清晰度,为此巡天望远镜会发射一束激光,在距地面约90公里的高度形成一个“人造星”,通过对返回光线进行分析获得大气扰动的有关数据,然后通过望远镜自带的“主动光学系统”对此进行适当补偿,从而对冲大气扰动造成的影响,获得更加清晰的图片。
作为全世界第一张太阳系外行星图片的捕捉者,杜马斯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天文学的魅力就在于,一切都以极端的形式出现,最远的距离、最长的时间、最庞大的物体、最高的温度、最强的电磁场、密度最大的物质以及最极端的能量等等,长期沉迷其中你会发现,天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哲学,一种关于一切物质起源的探求,并且你探求的越深越无法自拔。”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航天史奇迹:SpaceX猎鹰9号回收火箭确定可再用
- 中日合作发现113号元素,无奈定名“日本”
- 2000岁古树将被克隆:活久见,见自己?
- 技术落后:英国关闭最后一座由本国企业运营的核电站
- 科学家发现唤醒大脑机制:大脑中的觉醒开关
- 东莞这架飞艇很牛:要比肩卫星和基站
- 男子手指断13年,医生成功移植脚趾到手指上
- 高分四号发射成功:距地球36000千米的“太空眼” , 12-29
